sub newsletter

做公關就是做產品:新媒體時代的公關怎么做才漂亮?

最近有個記者微博爆料,說:某公司平板電腦發(fā)新品開發(fā)布會,問答環(huán)節(jié)公關人員精心準備了問題,其中有兩個特別有意思:1、新產品可以說是平板中的勞斯萊斯,您怎么看?2、你們有沒有意識到自己在設計一款劃時代的產品呢,有沒有自豪感?

搞公關的都知道,媒體發(fā)布會后,找?guī)讉€關系好的記者,安排幾個“肉麻”的問題活躍氣氛傳遞信息,都很平常。可是,這事拿到微博上一說,為什么就感覺這么極品?

那些原本認為理所應當的公關營銷手段,在這個新媒體、自媒體橫行的時代,正在成為別人的笑談。環(huán)境確實不一樣了,按照原來的路子做公關營銷,不僅越來越可笑,而且必死無疑。

近幾年來,一線媒體人和媒體管理者們有一種普遍的集體焦慮,傳統(tǒng)媒體的路該怎么走?新媒體的勃興讓這種焦慮變成狂躁,資深媒體人們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脫離傳統(tǒng)媒體,要么轉型互聯(lián)網,譬如楊錦麟,要么玩自媒體,如程苓峰、羅振宇,要么創(chuàng)業(yè),如網易系。

媒體和媒體人的玩法變了,受眾和讀者變了,輿論環(huán)境變了,以前的那些手段在媒體看來可笑,受眾覺得可疑,對企業(yè)沒有影響甚至還有負面影響,公關從業(yè)者的玩法怎么能還不變?

“改變”是一句正確的廢話。事實上,所有人都知道該改變了,但問題是,方向呢?媒體人自身尚在盲目突圍,公關從業(yè)者又該選擇怎樣的路?

好在還是能夠看到一些有趣的探索,舉兩個較為典型的例子:

1、阿里巴巴

阿里巴巴最近在應對“新CEO人選”傳聞時,沒有走老路。

支付寶CEO彭蕾接班阿里巴巴CEO的傳言由前支付寶員工馮大輝在微博上的一段話引發(fā)(離職員工給企業(yè)傳播帶來的影響我們后面再敘),他透露,支付寶CEO彭蕾已經開始擔任阿里集團CPO,并猜測這有可能是在為彭蕾接班阿里集團CEO做準備。這樣的傳言由微博引發(fā),迅速傳遍網絡。

這則傳聞的影響主要在于三個方面:第一,給彭蕾自己造成影響,第二,讓支付寶員工的心態(tài)發(fā)生變化,第三,讓阿里巴巴CEO接班問題變得更加復雜。

傳統(tǒng)的做法是怎樣?要么辟謠,要么不理。

先說不理,這是不可能的。處在輿論漩渦的中心,不理就是默認,這顯然不是阿里巴巴要的結果。

再說辟謠。媒體公信力正在逐步瓦解,媒體說“不”的事情,公眾往往會認為“是”。在有過幾次政府辟謠刪微博的經歷之后,公眾對辟的謠和刪的稿反而深信不疑?!爸{”越辟越黑,反而加速了傳聞的傳播。

支付寶的做法無疑是明智的:由彭蕾自己在內網發(fā)個帖,然后由支付寶的公關陳亮轉到微博上。這不能阻止傳聞的傳播,但這個帖的內容比傳聞更有料,加上了和孫彤宇離婚復婚那一段,很快這則“說明”就蓋過了傳聞。

這是近段時間以來看到的應對傳聞最好的處理方式,沒有之一。

2、王老吉

去年5月,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做出裁決,加多寶的母公司停止使用“王老吉”商標。今年1月,加多寶涼茶的廣告語又遭法院禁令。在加多寶和廣藥集團的訴訟中,加多寶一直處于劣勢。但“對不起體”系列微博看似道歉、實則叫屈,利用這種劣勢完成了一次出色的情感反彈,贏得了諸多同情。

老套的做法是怎樣?不外乎幾點:第一,法務上反訴王老吉壟斷、霸權,第二,痛斥王老吉不正當競爭,第三,曲解禁令,玩文字游戲改改廣告詞繼續(xù)上,最狠的無非是揭露法院和王老吉相互勾結的利益關系。

傳統(tǒng)的辦法就好像兩個人吵架,爭個面紅耳赤,揭了黑幕的那個人難免還要得罪法院和政府。但,盡管如此,和受眾有什么關系?受眾不關心企業(yè)競爭,也無所謂誰是誰非。生活已經足夠枯燥,誰還看那些義正言辭的公告聲明?

加多寶的四副“對不起體”圖片正話反說,把王老吉的國企基因、不思進取調侃得淋漓盡致。這種向公眾示弱,向對手示強,笑著自揭傷疤示人的風度,較之王老吉通過法律打壓的氣度,顯然技高不止一籌。

敏感的讀者應該還能看得出來,上述兩個例子都是在應對中反客為主。沒錯,在每個人都有微博,人人皆是記者的大環(huán)境下,“應對”變成了企業(yè)公關的常態(tài),在“應對”中尋找出擊的機會才有“正向傳播”的可能。就好象下象棋,除了當頭炮馬來跳的開局,之后的每一步既是在應對又是在出擊。應對棋局,應對棋手心理,伺機獲取進攻時機。

謠言、傳聞和偏激的觀點是新媒體的特色,你無從得知何處會冒出傳言、投訴和批評,“應對”就成了日常公關。

某飲料快消品的公關告訴我,他們遇到的投訴、批評和市場推廣的量成正比,讓他不勝其煩。有的投訴和謠言解釋過多遍,但依然被媒體不斷引用,譬如會不會殺精的問題。有的謠言背后則是顯而易見的利益鏈條,好象惹上了一群黑社會。聽完他的抱怨之后,我長舒一口氣,以我在360的工作經歷,遇到的這些問題不比快消品少。

以前你可以搞定媒體,搞定寫手,實在不行,搞定主管部門總行了吧?,F(xiàn)在呢?一個匿名的微博帳號就能爆料,一個微信公眾平臺就能像手機報那樣向幾萬人群發(fā)信息。公關營銷越來越被動??鋸埖卣f,即便你搞定了中國3000多種報紙9500多種雜志和所有新聞網站,還有4億微博用戶你搞的定嗎?3千萬微信公共帳號你搞的定嗎?分分鐘就能搭建起來的科技類博客你搞的定嗎?

搞定不再是穩(wěn)定,擺平也不再顯水平。搞定什么,怎么搞;擺平什么,怎么擺,這才是企業(yè)公關應該重新考慮的問題。

媒體環(huán)境的巨變之中,有幾個現(xiàn)象尤其值得關注。

第一,大量媒體人走出媒體,帶出大量自由的大腦。原來被一個媒體品牌覆蓋,又被廣告客戶、主管部門稀釋得幾乎看不到的觀點,如今會在各類媒體上看到。譬如媒體人楊錦麟抱怨杭州機場出租車不打表的問題,經過微博的傳播,對杭州的城市形象影響很大。

第二,真正有能力輸出觀點者其實并不多??吹竭^南方某省宣傳部門內部做的一份研究報告,報告顯示,微博上真正能夠影響大眾觀點的人數不超過80人,人氣不等于影響力。以互聯(lián)網行業(yè)為例,只有20幾人具有大眾影響力。

第三,微信公眾平臺如雨后春筍發(fā)展迅猛,但微信公眾平臺上傳播的內容主要來自微博及其他媒體。因為微信的產品特性如此,決定了其傳播力偏弱,能夠影響5萬人以上的微信公眾大號數量還很少。但微信公眾平臺的精準性很高,更適合定向傳播。

第四,自媒體網站、科技類博客正在成為門戶網站和其他媒體的觀點源頭,但這些自媒體網站本身的傳播力不強。也就是說,門戶網站成為這些自媒體網站的內容放大器,自媒體網站作為見地源存在。同時,雜志這種媒體形態(tài)也和自媒體網站類似,本身傳播力較弱,其內容在經過放大之后才能到達大多數受眾。

第五,綜合類平面媒體影響力式微,公信力削弱。你有多久沒買報紙了?但垂直于特定領域的媒體卻有獨特的優(yōu)勢。譬如浙江某都市報去年營收下滑20%,而同一集團內另一份專注老年人的報紙卻連年獲得增長。

第六,一些公關公司利益驅動自建媒體,隨便搭個網站就能夠作為新聞源頭,成為在某些時候左右輿論影響傳播的陣地。

第七,受眾不在意媒體來源,只對內容平臺忠誠,比如Zaker、今日頭條等。

第八,受眾對媒體的信任度已低到極限,但對微博認證用戶,認證的微信公眾號盲目信任。

第九,在微博平臺上傳播謠言的成本極低。毫不夸張地說,造謠傳謠辟謠的能力將成為企業(yè)公關的基本素質。連新浪自己都沒有辦法處理微博上對于它自身的傳聞,可見處理謠言時的棘手程度。

這些現(xiàn)象對企業(yè)的公關營銷提出了空前的難題。具有媒體屬性的平臺越來越多,具有傳播特性的投訴和批評越來越多,你的競爭對手越來越壞,你的用戶越來越挑剔,媒體越來越聰明。即便擁有再多的年度預算也花不到所有自媒體、新媒體身上,還有多年以來合作的傳統(tǒng)媒體要打點,日常應對又是耗費人財物的活兒。

那么,難道真的沒有辦法了?當然不是。做公關越來越像做產品,只有在用戶聚集的地方貼身肉搏,才能了解用戶需求和公關感覺。那種幾個人在會議室里商量著說“行”的辦法,現(xiàn)在往往不行。

公關營銷這件事也是個手藝活,有趣的地方在于,每一次的出擊都在創(chuàng)造一件新產品。傳播的好,說明這件產品成功了,傳播的不好,說明產品失敗。和那些一開始就擁有大量風投資金的創(chuàng)業(yè)產品失敗幾率很大,而幾個人用大腦雕琢出來的產品更獲用戶青睞一樣,傳播的成功與否只和智商有關。上帝給了每個人一個大腦,如果用它來思考做公關時如何花錢,不如仔細想想如下問題:

第一,受眾最想看什么,就像滿足用戶需求那樣。譬如最近幾天李雙江的兒子輪奸案傳的很廣,這事背后不可能沒有公關力量的推動,但這種推動顯然迎合了受眾的需求:看大人物出丑。今天看到李雙江的妻子為其兒子求情,希望多些寬容,不用說,這是極為失敗的公關應對,只會放大公眾對李兒子的惡感。

第二,媒體現(xiàn)在缺什么,找一片觀點的藍海。譬如年前獵豹瀏覽器被鐵道部約談案例,恰逢春運訂票高峰,媒體正缺消費鐵道部的素材,送上門的事件怎么可能放過?

第三,競爭對手在干什么。譬如京東宣布融資7億美金,是在得知阿里今年即將發(fā)生的資本運作之后作出的公關出擊。同樣的,搜狗收購搜搜也是在3B大戰(zhàn)間隙,爭奪媒體話語權的漂亮炒作。

第四,當前最熱門的社會話題是什么。此前雷政富等重慶高官的艷照案,就是迎社會熱點而上的成功公關:樂見腐敗官員被曝光。從這一點上來,朱瑞峰是搞這一套的絕對高手。

第五,如何做觀點公測,如何讓觀點快速迭代。做公關和做產品一樣,做個規(guī)劃吃一年的日子早就過去了,甚至連一個月的規(guī)劃都不應該有。拋出觀點才能獲得反饋,獲得反饋才能調整方向。和做產品一樣,小步快跑快速迭代式的公關,才是最接地氣的營銷。

第六,如何消費體量比你大的組織。這一點對中小型公司適用。

一款互聯(lián)網產品的死亡只在兩種情況下發(fā)生:一是產品經理犯了嚴重錯誤,二是產品環(huán)境發(fā)生突變。現(xiàn)在輿論環(huán)境的突變已經發(fā)生,很快就將見到大批抱定傳統(tǒng)思維的公關從業(yè)者失去原來的優(yōu)勢。產品經理對產品的感覺決定了一款產品能走多遠,公關人員對環(huán)境的敏感也將決定公關這件事能做多久。

某位擁有12年媒體從業(yè)經歷又有4年公關公司經歷的前輩說,公關公司主要為完成客戶的指標工作,副總裁以上的人才考慮策略;另一位知名財經雜志編委認為,他所接觸的公關公司的人通常毫無想法,只會問能否做報道,能發(fā)幾P。從某種意義上來說,服務再好的公關公司生意也會越來越差。當企業(yè)認識到以上問題是公關公司無法解決的時候,公關這門手藝活兒還是由企業(yè)自己操刀比較靠譜。

那么,企業(yè)自己操刀公關該如何做才能做的漂亮?

第一,讓公關不像公關。杜月笙是筆者心目中的公關之神,盡管從來沒有哪一本書說杜月笙是一個公關營銷從業(yè)者。拋開他販賣鴉片等生意不談,僅從其為人處世,以及對人心的準確把握這幾點來說,沒有哪個個人在其之上。實際上,杜月笙在那個年代就開始重視“自媒體”了。他總是對有求于他的人無論位階高低都施以援手,上海灘沒有幾個人議論杜月笙的壞話。對傳統(tǒng)報紙,杜月笙特別關照接口記者,甚至有些記者全家都由杜月笙養(yǎng)活。以至于當時圈內人人都知道杜月笙策劃殺害了工人領袖汪壽華,但報紙上一篇都沒登。不像個公關才能把公關的事做好,否則,別人避之唯恐不及。

第二,合理應對離職員工爆料。如前文所述,支付寶前員工馮大輝對阿里巴巴繼任CEO人選傳聞的爆料,顯然比其他身份的個人可信度更高。這種情況無可避免,對于企業(yè)來說最明智的做法是“陽謀”,即提前曝光。爆自己的料,讓別人無料可爆。譬如馬云卸任CEO一事,即是按此思路的操作。如果有人不斷爆料馬云即將卸任,引發(fā)猜想的后果可想而知。次之的處理手法是當事人針鋒相對做說明,當然一團和氣的說明只會讓人感覺是在辯解,只有帶個人情緒,才能瓦解爆料人的可信度。

第三,和媒體都沒關系了,還要媒體關系嗎?答案是,可以沒有媒體關系,但要有媒體人關系。媒體傳遞的觀點不再權威,也不再唯一,甚至越來越廉價。XX晚報或XX觀察報上的一篇批評報道,遠不如其記者總編的幾句個人觀點來得有力。同時,媒體人在媒體間的流動空前高速,甚至不少媒體人建立起自媒體,這種情況下,媒體關系變成空談。

第四,toB公司和toC公司在新媒體和印刷媒體兩邊的投入比例該是多少?事實上這一點也取決于你對媒體和媒體人關系如何看待。

第五,如何應對謠言及如何傳謠?在如今的媒體形態(tài)下,“謠言”這種畸形的輿論正日趨常態(tài)化,老舊的“辟謠”手段不靈了。分析謠言動機,研究傳謠路徑,破壞謠言傳播的土壤是每個企業(yè)公關每天遇到的問題。2008年奧巴馬首次競選時,對其個人的網絡謠言滿天飛,奧巴馬團隊專門設立了“謠言曝光臺”,虛假的傳聞不怕曬,這也是值得參考的手法之一。另外,懂得如何辟謠,也就懂得如何造謠、傳謠,會造謠、敢造謠、造好謠,將在傳播中占盡優(yōu)勢。

前幾天在一次和媒體、營銷人士的交流中,某醫(yī)療電氣公司中國區(qū)公關總監(jiān)認為,現(xiàn)在招PR要看這人微博都關注誰,比如是不是關注了很多記者,如果關注的都是跟自己不搭界的人,生活圈子距離太遠的人,屬于不接地氣。我的觀點恰恰相反,關注了很多記者的公關太像個公關,視野肯定太窄,只關注自己的工作領域是很難在如今的輿論場中做好傳播的。

把公關做的不像公關,把公關做的像在做產品,才有可能做出漂亮的傳播作品。有人對如何做好公關營銷總結了幾句話,筆者完全贊同:寫得了稿子,放得下面子,當得了公知,把得了妹紙。說的屌絲一點,應該是:有夢想、有感想、不空想。你認為,是這樣嗎?

作者:王奇一

來源:王奇一的博客

原創(chuàng)文章,作者:王琪,如若轉載,請注明出處:http://bcouya.cn/blog/archives/4829

China-PRNewsire-300-300